400-615-3026 扫描微信

乡村振兴短视频运营情况

发布时间:2023-06-13

乡村文化振兴,短视频能做点啥?

从李子柒到“拉面哥”乡村文化振兴,短视频能做点啥?

拉面哥和李子柒都能够成为短视频的佼佼者,我认为背后确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外界对于农村的关注其实还是比较少的,我认为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向往乡村生活的一种境界的,只要能够更好的展示乡村的生活,那么外面的世界就能够拉动乡村地区的经济的。

一、通过短视频的方式把农村地区展示出去。

目前短视频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能够把农村地区的面貌展现出去的,因为农村地区的很多事情都是尝试里面所没有见过的,而且尝试里面的生活和农村的生活有非常大的差距,之所以李子柒会有如此大的关爱概念,就是因为李子柒能够把农村地区的很多文化展现出去,能够有如此多的粉丝的,我认为农村地区确实是有很多的地方可以展现的。

二、通过直播的方式可以在农村带货。三、市场应该给予农村更多的关注。

如今乡村短视频非常火爆,进一步带动乡村文化传播、乡村旅游,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下,“三农”短视频呈“井喷式”增长。9月20日,抖音发布的《抖音2022丰收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新增乡村相关短视频4.3亿条,乡村题材短视频播放量增长77%,384亿人次为短视频里的乡村点赞。为何乡村短视频会火起来?这一方面仰赖于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进步,截至今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2.93亿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8.8%,较2021年12月提升1.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乡物、乡音、乡景之外,在这些走红的乡村短视频背后,既有千万网友无法割舍的乡愁寄托,又不乏当代年轻人对现代都市生活焦虑的消解,更有着新时代新农人表达自我、憧憬美好新生活的理想与追求。在未来,如何改变乡村短视频内容和题材的同质化现状,借助乡村短视频火爆的东风进一步推动乡村的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是乡村短视频创作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了解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成果相关资讯及案例,就在第十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展会时间是11月18日-21日,展会地点是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快去官网报名吧!

在新媒体运营中怎么体现乡村振兴?

在新媒体运营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体现乡村振兴:

1.宣传乡村形象: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景点、特色农产品等,展示乡村的美丽风光和丰富资源,对外宣传乡村文化和形象。

3.支持农村电商:为当地乡村电商提供支持与帮助,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扩大销售范围和影响力,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农业经济发展。

4.开展网络培训: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农民网络培训,提供农业技术知识和实用技能,增强当地农民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推动乡村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

5.着力打造品牌:在新媒体平台上推广当地农产品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总之,新媒体运营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持,通过宣传、推广、培训等多种方式,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

农村短视频有多卷

农村短视频有多卷

在振兴乡村文化大背景下乡村短视频内容生产在信息过剩的网络时代,受众的注意力是被各路资本抢占的资源,农村短视频用户在资源竞争中存在着先天的资本不足。由于短视频内容创作门槛较低,激起了很多非专业人士的创作热情,也正因如此,乡村短视频的内容生产道路存在着乡村文化传播力度不足、短视频内容缺乏深度、拍摄制作粗糙、视频带货效果差等难以突破的阻碍。

2.1乡村文化传播力度不足

在振兴乡村文化的大背景下,“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短视频平台纷纷联合推出了一系列的支持乡村农民创作短视频,传播振兴乡村文化的扶贫项目。因此大量的农民自媒体呈爆发式的增长,乡村短视频的题材内容原创不足,同质化现象极其严重,最终导致了乡村文化的传播效果不佳。

乡村短视频的视频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该具有乡村特有的风土人情特色。大部分的乡村短视频都是以美食为主,类型相似。

例如“川味盐太婆”、“小浩和姥姥”、“潘姥姥”等都是分享美食制作的用户。首先乡村美食制作类短视频内容也只是单纯的介绍烹饪步骤,没有关于美食的来源与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的相关介绍与普及;其次在这些美食制作类短视频中所展示的美食并不属于当地乡村美食,属于对热门美食制作方法的复制粘贴,创意点不足。

例如用户“潘姥姥”拥有2000多万的粉丝量,但是该用户所拍摄的“大螺丝”、“大闸蟹”、“鳄龟”等美食制作短视频中的食材都不属于乡村特有的食材,只是采用了乡村自然环境为拍摄场景,对乡村美食文化的传播的帮助微乎其微。拍摄农村建筑物等年代一九是的短视频几乎都是纯展示,没有相关介绍以及历史文化的解说,对于乡村文化的传播都非常片面。

2.2乡村短视频内容缺乏深度

乡村短视频在传统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以及传统技艺文化这三方面的内容制作都极具特色,正因为乡村短视频在乡村传统文化上的传播热度非常高,就出现了一些博眼球“剑走偏锋”的乡村短时视频创作者,他们用恶趣味的极端方式来争夺话语权。

例如“土味吃播”、“乡村杀马特服装表演”等恶趣味的乡村短时视频。土味吃播短视频的范畴主要包括吃冰、吃油面包以及大型海鲜与各种自制最大、最奇特食品,没有复杂的制作流程,常见大量的芥末,辣椒粉,辣椒油作为配料,这样的内容毫无文化营养;

乡村杀马特服装表演类的短视频是乡村青年利用农作物、塑料袋等乡村环境中低级的材料制作的特别夸张的服饰和装饰品,穿在自己身上在田野里走秀的低趣味表演。他们拍摄低趣味的乡村短视频一方面是为了摆脱“乡土气”,想要不同于父辈的农民形象;另一方面是为了追求时尚潮流,满足自己想要融入城市生活的心理需求。传播乡村文化类的短视频用户大多数都是土生土长,一辈子靠土地卫生的农民,这类人他们的文化只是水平不高,对很多事物的认知都缺乏深度,尤其是对外来的新事物,依然存在认知浅薄的现象。农民所创作的短视频内容几乎都是来自乡村日常生活,内容来源过于单一,偶尔也可以拍一拍农耕文化主题乐园寓教于乐。

2.3乡村短视频制作粗糙

短视频行业的准入门槛比较低,对用户身份没有任何限制,底层群众、低文化人群、未成年人皆可参与进来。在网络得以保障的基础上,一部智能手机便能完成视频拍摄、制作、发布等一系列流程。因此乡村短视频存在着视频画面粗糙的问题。但是作为短视频平台,最核心的要点是把优质的内容选出来,然后推送给合适的用户面前,因此短视频平台的审核规范越发严格,如果违背了平台的规范准则,就会出现审核不通过的情况。为提升短视频内容质量,遏制错误虚假有害内容传播蔓延,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于2019年1月9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了《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共有二十一大项。对短视频内容审核要求更加严格,内容选题要突出特色。

乡村农民对短视频的画面语言以及价值观传播的认知有待提升,很多乡村短视频用户都是为了拍视频而拍视频,视频画面直白容易给受众带来心理负担,不正确的画面语言会给观看短视频以及短视频平台上青少年受众传输不正确的价值观。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的特色文化遗留物,或是手工艺品,或是说有故事的建筑文物都是可以的,如果是手工艺品可以拍摄制作过程,如果不好拍摄制作过程的可以去做介绍类短视频。可以搭配一些田园风的配乐来美化短视频。配乐要与视频风格相适配,不要有出入感,如果会后期剪辑,可以适当对视频进行剪辑一下,以增加画面精美感。短视频行业的规范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乡村短视频上传门槛,减少了低质量、恶趣味的粗俗乡村短视频出现与传播的次数。

2.4短视频带货效果较差

直播给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带来了新的可能,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产业机会。于是,很多农村地区,特别是扶贫地区都在积极创造机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鼓励村民自己直播带货、人人当主播、家家是网红。借助直播进行创业,对于年轻人来说,一方面成本低廉,前景很好;另一方面农民通过网络扩宽了赚钱的思路,展示了农村发展的新面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并且推动了乡村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通过在各个平台上翻看乡村短视频创作者的视频内容,会发现很多农村人的直播地点都选在农产品原材料的生长地,或者农产品的生产地,直接向受众展示农作物的生长状态与环境,借此来获得受众的信任,从而诱导受众放心大胆的购买。与其他直播带货的短视频创作者相比,乡村短视频创作者拥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但是这类乡村短视频用户所拍摄的每一天短视频都是一样的,商业化的带货太过明显,因此这类乡村短视频用户的粉丝量是比较薄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