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15-3026 扫描微信

江苏ai短视频运营公司

发布时间:2023-06-25

抖音企业号部门在江苏吗?

是的。江苏紫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抖音企业号认证官方服务商,主要涉及企业号认证(蓝V、普通P)、短视频代运营、直播代运营服务。

抖音代运营公司十大排名

抖音代运营公司十大排名:杭州佳猫科技、杭州百创信息、游良文化、无忧传媒、新偶文化、嘉尚传媒、蛙酷传媒、乾派文化、OST传媒、趣星传媒等。

1、杭州佳猫科技

佳猫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抖音代运营公司,是一家以整合营销为核心,集短视频运营、内容营销、品牌推广、直播培训、网站建设、精准获客等为主营业务为一体的全方位渠道变现的新网络生态营销公司。具有丰富的资深经验。从成立到至今,致力与为企业提供从传统的线上互联网品牌推广向新媒体运营方向的转变。

2、杭州百创信息

杭州百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从成立之初便扎根与互联网,是一家从事互联网专业化内容营销的商业机构。拥有非常多的成功案例,凭借着专业团队在品牌内容优化、短视频推广积累用户、抖音带货、以及抖音星图和快手达人(快接单)官方平台代理等业务大展身手,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方案,帮助企业快速的传播品牌。

3、游良文化

游良文化作为一家短视频MCN机构,自2019年成立来,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就成立了子公司。其业务范围涵盖了IP孵化、达人电商、红人直播、纸媒杂志、品牌代运营、影视综艺等,游良文化立足于自身强大的团队实力,全面帮助企业提升价值,打造品牌新的流量池和营销阵地。

4、无忧传媒

无忧传媒已是短视频与直播领域的头部MCN机构。从2016年成立之初,无忧就活跃于抖音、微博一直播等平台,目前是抖音短视频第一大MCN,先后孵化出李昃佑、多余和毛毛姐、温精灵、大狼狗郑建鹏&言真夫妇等短视频红人。目前,无忧旗下签约艺人接近4万人,全网粉丝近8亿。

5、新偶文化

新偶文化成立于2016年,在短视频成立之初便抓住其中的蓝海和红利,入驻抖音平台开始了全新领域的探索。公司定位于娱乐、美食的文化输出,在企业形象策划、市场营销策划、网站设计、广告推广等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模式。新偶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就积累起2500万粉丝。半年的时间,公司便跻身短视频MCN机构头部领地。

6、嘉尚传媒

嘉尚传媒成立于2017年,服务领域涵盖商务公关、视觉内容制作、红人孵化、艺人经纪、模特经纪、自媒体运营、模特培训学校和红人店铺运营等。该公司旗下拥有艺人经纪、内容制作等多个业务板块,并且完善了新人发掘到内容孵化、营销推广、短视频代运营的全套流程。

7、蛙酷传媒

2017年湖南蛙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爸爸去哪儿5》开播,蛙酷签下以小山竹为代表的数位萌娃达人;2018年蛙酷确定母婴赛道,跑马圈地,签下200余位网络萌娃,成为抖音最大的母婴赛道MCN机构;随着抖音星图平台上线,是专注于母婴育儿垂直领域的MCN机构,主要围绕萌娃、亲子、母婴达人矩阵的培养和孵化。

8、乾派文化

乾派文化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广东深圳,是国内领先的短视频IP孵化平台。专注内容IP生态产业,以“用内容影响世界”为使命,坚持长期主义发展之路。致力于成为引领中国新媒体风向的内容生态公司。现旗下内容板块覆盖科技、数码、游戏、知识科普、剧情等领域。成功打造出包括科技公元、阿沛、潘小美、米开朗机罗、找靓机、玩机报告等诸多知名IP。

9、OST传媒

OST传媒又名成都星娱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初。以优质、精准的内容,专业、至诚的服务为品牌主倾力打造品效合一的内容产品。在美妆、美食、汽车、旅游、母婴、科技等领域,为众多品牌创造价值。

10、趣星传媒

趣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业内领先的网红经济公司,在直播、短视频、电商、广告等多领域均具有广泛影响力。目前,趣星传媒签约艺人已超10万+其中全约优质艺人超过5000人。作为短视频平台头部公会,头部MCN,趣星传媒拥有众多金牌主播超级大V,现象级红人。

抖音代运营哪家公司好呢?能不能推荐下

了了网,广州燎了9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专业有实力,是知名的抖音短视频代运营公司,代运营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规模也比较大。沈阳抖音代运营业务也可以称为都因短视频推广业务,抖音短视频推广指的是利用抖音短视频平台,通过制作、发布有趣的创意视频内容,吸引目标用户关注分享,从而为企业品牌和产品进行营销推广。

沈阳抖音代运营团队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抖音账号策划:

根据品牌形象,结合抖音平台规则和目标用户分析,为企业策划抖音账户定位,打造“商业+娱乐+生活”相结合的企业号。

2、短视频内容制作:

为用户呈现最优质的视频内容,通过内容创意、剪辑技巧、热点话题等方式获取用户关注,增加品牌曝光影响力。

3、账号运营:

对帐户视频播放量、点赞量、关注量等数据进行实时追踪,结合各类推广渠道,为抖音账户进行引流吸粉,最大化保证账户影响力持续增长。

代运营顾名思义,抖音号还是你的,所以作为账号所有者要多提意见,多参与,多学习,和代运营公司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做出成绩。如果自己想运营一个账号,就需要像代运营团队一样组建一套运营团队,如果希望尽快形成变现等模式,起步的难度可能较大。广州尔码我做了,效果还是不错的,后期变现能力可以广州本土,道禾橙天还是不错的!游良文化算是正规的抖音的运营公司,提供很专业的服务,达到我想要的抖音账号运营效果

铁打的云从科技流水的客户!亏损27亿上市背后为何AI企业难赚钱?

云从科技7月20日成功过会,在与旷世科技、商汤科技和依图科技"AI四小龙"的上市比拼中率先上岸,公司也因此成为科创AI第一股。2018-2020年云从科技累计亏损26.84亿元,此次在科创板公司募集资金37.5亿元,科创板的上市也意味着公司可以缓解常年亏损带来的资金压力。

AI公司赚钱太难了。相关报告显示,全球近90%的AI公司处于亏损状态,10%的赚钱企业基本是技术提供商,中国AI产业链中90%以上的企业也同样处于亏损阶段。AI四小龙无一例外全部亏损,而且一个比一个能亏,比如依图科技2017-2020H1累计亏损72.68亿元;旷世科技2017-2020Q3期间累计亏损130.6亿元。商汤科技IPO不太顺利,有消息称公司将于8月份向港交所提交申请。虽然目前不清楚商汤科技亏损多少,但公司与云从科技一样,也是亏损的状态。

为什么AI公司赚钱这么难?

云从科技主营业务是为客户提供高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前者是凭借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打造了人机协同操作系统,通过对业务数据、硬件设备和软件应用的全面连接,把握人工智能生态核心入口,为客户提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人工智能服务;后者是基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赋能智慧金融、智慧出行等应用场景,为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提供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行业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向客户提供基础操作系统、基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应用产品和核心组件以及技术服务,其中基础操作系统是可以直接销售给客户的,一般交付给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和第三方软件厂商,由客户二次开发后投入使用。公司提供的操作系统有智能云平台、视图汇聚分析平台、融智云平台和集成生物识别系统,基于不同的功能,面向物联网、政府、公安等城市治理和金融、商业等不同应用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客户前期没有购买云从科技操作系统,则公司向客户销售操作系统和应用产品,保证相关应用产品有效运行。核心组件是基础操作系统内可以独立交付的功能模块,通常是封装了核心AI能力的软件包,主要交付给研发实力强、对软件管控要求较高的客户,由客户集成到其自由系统中使用,基本不涉及进行定制化开发。技术服务主要是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在软件产品销售以外的服务,包括公有云服务、风控服务和智能化运维服务。

成立至今云从科技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及应用产品相继经历了初步推进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内核沉淀的V1.0、综合多类业务场景的基础操作系统V2.0和升级人机协同操作系统V3.0三个阶段,实现了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和智慧商业四个重点领域的基础操作系统的整合。公司的V4.0版本则是升级了智慧治理领域的融智云平台和智慧金融领域的集成生物识别系统,通过AI技术优化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

在系统层上云从科技开发了面向不同领域的基础操作系统,通过系统和组件的方式将AI技术赋能应用场景。2014年以来旷视科技便开始了Brain++这一AI生产力平台的研发,覆盖从数据生成、清洗、预处理、标注和存储到算法架构设计、实验环节设计、训练环境搭建,再到训练、加速、模型评估和产生模型以及模型分发、部署应用全流程。Brain++集成了包括深度学习框架MegEngine(天元)、深度学习云计算平台MegCompute和数据管理平台MegData,将算力、算法和数据能力融为一体,作为AI基础设施,实现从算法生产到应用的全流程化和规模化供给:

旷视科技的Brain++平台相比云从科技的操作系统+组件的模式,不同之处在于将算力、算法和数据进行融合,实现了AI的全流程。比如公司的Brain++商业版覆盖了数据管理、模型开发和算力调度等算法生产全流程,还可为客户提供集群搭建和部署在内的硬件交付,让客户不必为寻找AI硬件供应商和软硬件适配等问题烦恼,提升了AI的效率。Brain++平台和算法构成了旷视科技的核心AI能力:

业务模式上,云从科技的基础操作系统、组件和应用产品可以单独销售,但旷视科技的Brain++平台是以解决方案的形式对外销售的,这构成了俩公司业务上的差异。

2018-2020年云从科技实现营收4.84亿元、8.07亿元和7.55亿元,这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4.83亿元、7.80亿元和7.51亿元,2020年主营业务下降主要系疫情影响,这与其商业模式有关。报告期内公司其他业务主要为向少量客户提供外购硬件和技术开发服务,2019年其他业务收入一度达到0.27亿元,但占比仍较小。

主营业务中人机协同操作系统营收为0.31亿元、1.83亿元和2.37亿元,营收占比为6.2%、22.7%、31.3%;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营收为4.52亿元、5.97亿元和5.15亿元,营收占比为93.6%、74.0%和68.2%:

旷视科技是一家聚焦物联网场景,以物联网为AI技术落地载体,通过构建完整AIoT产品体系,面向消费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三大核心场景,提供经验验证的解决方案的AI公司。公司业务分为消费物联网解决方案、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和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三大类。2017-2020Q3公司营收为3.04亿元、8.54亿元、12.60亿元和7.16亿元,其中60%以上的营收来自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云从科技营收中第三方软硬件和智能AIoT设备营收占比虽然从2018年的81.2%下降至2020年的50.8%,但仍占据半壁江山。号称行业领先的AI公司,营收一半竟然来自硬件产品,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AI公司靠什么赚钱?

毛利率来看,报告期内云从科技主营业务毛利率虽然由21.5%提升至43.2%,但仍大幅低于依图科技和旷视科技的毛利率,依图科技主营业务毛利率由2017年的57.4%提升至2020H1的71%,是这几家公司中最高的:

细分到具体产品或服务,可以看出云从科技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毛利率在75%以上,处于较高水平。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中软件授权业务的毛利率超过80%,主要是绝大部分软件授权业务涉及安装调试或定制开发,产生了相应的费用。报告期内公司技术服务毛利率由99.45%下降至40%,因为金融风控业务涉及对外采购数据服务,2020年新增的数据中心智能化运维服务需要委托第三方提供服务,降低了毛利率水平。

云从科技营收占比最大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为17.76%、23.43%和28.19%,主要是该类业务根据客户需求,需外购部分配套软硬件产品或服务,外购材料成本较高,挤压了毛利率空间。公司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毛利率相比可比企业也明显偏低,比如依图科技软件、软硬件组合在报告期内的毛利率分别为64.1%、81.9%、87.5%、86.8%和11.3%、32.8%、54.3%和69.6%。

云天励飞和云知声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水平相比依图科技和旷视科技偏低,与云从科技相当。比如云天励飞数字城市云隐管理业务和人居生活智慧化升级业务毛利率分别由42.27%、63.16%下降至38.23%和44.43%,主要系解决方案中需要采购硬件并有一定比例的安装服务成本,尤其是硬件设备比例上升会拖累相关业务的毛利率水平:

旷视科技业务毛利率水平来看,消费类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超过80%,但其营收占比由2017年的45.9%下降至2020Q3的18.1%,营收占比最大的城市物联网毛利率下降至30%以下,因此拖累了公司的毛利率水平:

旷视科技在招股书中提到,消费物联网解决方案是公司传统核心优势业务,主要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提供云端SaaS类及移动终端类解决方案,成本以软件为主,毛利率水平最高。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主要为智慧城市及智慧建筑管理,这一业务随着行业经验积累、项目设计与交付能力不断提升,按理公司具有提升毛利率空间的能力。但旷视科技提到,因为项目成本中硬件占比提升,导致毛利率有所下降:

结合云从科技、云天励飞和旷视科技等业务模式,可以看出:如果单纯靠出货操作系统等业务,公司可以保持一个很高的毛利率。未来随着业务不断成熟,成本和费用的下降,公司具有盈利的可能。但目前来看,旷视科技、依图科技等为代表的AI公司还是以解决方案业务为主,这就涉及到一些硬件的采购和安装,相应的导致毛利率的下降。

AI四小龙无一例外全部亏损,而且一个比一个能亏。云从科技报告期内累计亏损26.84亿元,看起来不少,但在旷视科技和依图科技面前还是弱爆了。

依图科技2017-2020H1净利润分别亏损11.66亿元、11.61亿元、36.42亿元和12.99亿元,累计亏损72.68亿元。旷世科技2017-2020Q3期间分别亏损7.75亿元、28.0亿元、66.39亿元和28.46亿元,累计亏损130.6亿元。商汤科技IPO不太顺利,有消息称公司将于8月份向港交所提交申请。虽然目前不清楚商汤科技亏损多少,但公司与云从科技一样,也是亏损的状态。

寒武纪主营业务是AI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主营业务与云从科技等明显不同,但2017-2020年公司仍然累计亏损超过20亿元。2020年寒武纪亏损大幅减少,但扭亏为盈还是遥遥无期:

行业龙头亏损严重,中小AI公司同样亏的不少。比如提供数字城市运营管理和人居生活智慧化升级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的云天励飞2017-2020Q3期间净利润累计亏损16.07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为2.67亿元,报告期内营收累计仅为6.8亿元,赚的还没有亏的多。

为什么AI公司赚钱这么难?

先说说这些公司亏损的直接原因。

2018-2020年云从科技毛利从1.05亿元增长至3.28亿元,毛利率由21.5%提升至43.2%,但期间费用由3.38亿元飙升至10.61亿元,直接造成营业利润亏损。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由1.29亿元增长至2.74亿元,销售费用率由26.63%提升至36.28%,这属于很高的水平了。此外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大,由2018年的1.48亿元增长至5.78亿元,营收占比由30.61%提升至76.59%,已经足以让公司亏损了:

报告期内云从科技实施股权激励并产生了相应的费用,但这种费用短期对公司利润带来压力,假以时日影响会消除,但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的增加是持续性的,毕竟这与公司经营密切相关。比如云从科技销售费用中占比最大的是人员薪酬,主要是公司业务扩展,销售人员和平均薪酬增加。

人工智能仍然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企业,各家公司为了保证持续的竞争力也在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目前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和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迭代速度比较快,以云为例产品迭代周期一般为2-6个月,因此人工智能行业的研发是个持续时间长且投入高的过程。比如云从科技2020年研发费用率超过75%,公司基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在研项目有基础平台、算法工厂、AI融合数据湖、知识计算和人机自然交互等8项之多。

亏损最严重的旷视科技也是如此。2017-2020Q3公司期间费用由4.02亿元增长至13.49亿元,规模上超过公司的营收,这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由24.14%、33.45%、66.50%提升至41.6%、57.56%和92.23%:

另外为了提高研发人员、管理人员等积极性,或者出于营造缺钱的目的,AI公司还会实施股权激励,并为此产生巨大的股份支付费用,侵蚀了公司的盈利空间。比如2019年云从科技实施了股权激励,产生了13.03亿元的股份支付费用;2019-2020Q3云天励飞为激励核心团队、保证团队稳定性,对核心成员实施股权激励,为此分别支付了2.08亿元和7.19亿元的股份支付费用。

目前抛开其他不谈,在研发上的投入和股权激励产生的巨大费用,凭借这两项,已经让大多数AI公司陷入亏损了。

客户变动大、客户集中度较高、单一客户依赖性较高等仍是AI公司面临的共同难题,而这一难题事关公司经营是否可持续,也是这类公司上市中的拦路虎之一。无论是注册制下的科创板、创业板还是审核制下的主板,从发审委到上市委,都盯着这一问题。

今年3月份上交所在云从科技第一轮问询中就要求公司就"不同类型产品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内容、销售收入及变动原因,前五大客户变动较大是否符合行业惯例"等进行问询。

2018年云从科技第一大客户分别为北京物联新泊科技有限公司,营收占比为30.11%;2019-2020年北京汇志凌云数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为公司第一大业务,营收占比为30.49%和10.98%,销售金额变动也非常大。另外江苏趋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西骏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不久后就成为公司前五大客户,上交所还就合理性、交易价格公允性和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或其他特殊利益安排等进行问询。

云从科技这种情况在其他AI公司中也存在。比如2017-2020Q3旷视科技前五大客户相继经历了杭州联汇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东华软件股份公司四家公司,销售金额也从2500多万到8500多万不等,而且多个客户经历了一轮游,在下一年度中不见踪影:

从云从科技的反馈来看,AI公司面临碎片化问题,不仅仅是场景的碎片化,还有订单的碎片化。以2020年度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客户分布情况来看,云从科技绝大多数客户的订单规模在100万元以下,1000万元以上的订单占比很低。应用场景上,公司产品覆盖了智慧治理、智慧金融智慧出行、智慧商业等多个领域,营收占比最大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也呈现出类似的特征:

客户集中度上,云从科技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从62.23%下降至27.92%,相反依图科技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从35.12%提升至62.02%,而旷视科技常年在20%-30%左右徘徊。

客户的飘忽不定说明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客户端的复用性很低,订单的碎片化说明了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水平还处于较低的水平,难以实现规模化应用。AI公司要想寻求发展就要不断开发新用户、不断延伸新的应用场景,这势必增加了公司的额外开支。前文已经提到,云从科技、旷视科技等销售费用率很高,尤其是职工薪酬占主要比例,主要是为了扩大业务区域、开拓客户而招兵买马,相应的费用不断增长。

人工智能产业链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三大环节,其中目前以旷视科技、云天励飞等为代表的企业多为技术层公司,主要通过开发相关算法赋能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等应用场景。目前中国的AI产业相比美国,差距在于第一是基础层实力偏弱,尤其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芯片、传感器等领域的公司太少,而且华为等部分企业因为实体清单影响,经营遭遇困难:

从目前产业发展现状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曲线来看,其已到了从技术转向大规模应用的关键节点,目前如何规模化落地成为行业痛点。不过对云从科技、旷视科技等这些资本一路输血充大的公司来说,现在紧迫的事情是如何通过上市在补血的同时还让曾经的投资者退出,毕竟这么多年下来它们等不及了。

万一所投公司倒闭了,一切都打水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