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15-3026 扫描微信

电动车短视频运营模式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04

共享电动车怎么做

做共享电动车运营有两种常用的方式:

一,在已有的共享电动车品牌运营商,进行加盟,这种方式比较简单(适合没有任何运营经验的有志创业者),加盟者只需要备足资金,选择一家比较靠谱的共享电动车运营商加盟,加盟后一切运营后台、车辆、培训,管理等一站式给到自己,只需要运营就可以了。

二、第二种做共享电动车运营的方式,运营模式灵活操控(这种适合自己有一定想法的投资创业者)这种方式称为做共享电动车品牌运营,做自己的品牌,招加盟商,这种模式更为宽广一些。

扩展资料:

大部分的共享单车都有押金的,可以一车多押。即把一个商品同时卖给多个客户,实现实质上的商品销售盈利。所谓的共享也变成众多客户之间的资源共享而不是商家与客户资源共享。

另外在国内的互联网中,很多平台都有增值服务,而增值服务的前提是产生规模效应,以及高月活的用户,因此在做共享单车时可以将增值服务考虑进去。

除此之外共享单车可以提供大数据解决方案,比如智能交通、用户信用、智慧社区等等。大数据的一个可能场景就是给无人驾驶汽车等未来业务提供数据。

共享电动车的出行模式是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

首先改变了传统的出行方式。想想以前,我们出门不是在公交站挤公交,就是在烈日下拦出租车,但是自从共享电动车出现以后,凭借自身的优势、利用平台把用户联系起来,改变了传统的出行方式,这也让许多用户得到了有效利用。

其次,填补了公共出行的短板。共享电动车灵活的运作方式使得用户不会因为“打不到车”而变得更加烦恼,在用户需求量大的同时,既能满足大众对于出行的需求,也让城市道路不会变得拥堵;而在用户需求量小的时候,在许多偏远地区交通不发达,出行也成了难题,这些难题得到了解决,也填补了群众公共出行的短板。

最后,竞争加快了出租车的发展。在没有共享电动车的那些年,人们想要去远一点的地方乘坐出租车是许多人的选择,而出租车不打表,绕路的情况也随之出现,人们为了效率只能接受,共享电动车的出现也给了人们多样的选择。

这也给出租车行业敲响了警钟,如果服务跟不上那么淘汰只是早晚的事情,而出租车每天满城跑不仅油耗高费用也低,有部分的出租车公司借鉴了网约车的运营模式也推出了打车软件,大大提高了乘客的打车效率。

扩展资料:

共享单车、电动车的开始

近几年,随着各地共享单车的出现,确实颠覆了以往日常出行的各种限制,因此一时间涌现出了很多共享产品如共享汽车、共享电动车等。在上下班途中、或者周末的时候,随处都可以看到骑着黄色、黑色、橙色的各种各样的小车,不仅节约时间还环保健康。由此可见,共享单车、电动车自推出之后深受广大上班族的喜爱。

从2014年,北大毕业生戴威与4名合伙人共同创立OFO,致力于解决大学校园的出行问题。

在2015年5月,超过2000辆共享单车出现在北大校园。

而到了2016年后,国内共享单车突然就火爆了起来,甚至很多城市在街头,仿佛一夜之间,共享电动车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各大城市路边排满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随之而来的,为了更加方便的出行,共享单车变成共享电动车。

2021年电动自行车行业分析怎么样?

写作思路:把电动自行车的问题写下来,引用数据说明,说明2021年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前景。

产品质量不稳定。一是抽样合格率一直在低水平徘徊。二是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投诉不断。尽管电动自行车的结构安全和使用性能基本满足需要,但距离消费者对电池重量、充电时间、续行里程、产品可靠性等方面不断提高的要求仍有不小差距。

售后服务不到位。一是服务意识不到位。在前几年产销两旺的形势下,少部分企业只顾产量,对售后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是重销售轻服务,不能及时处理好用户反馈的质量问题,导致质量纠纷及由此引发的投诉日益增多。

二是电动自行车车型品种更新换代过快,平均每月淘汰2~3个车型,车辆使用一段时间出现质量问题后,往往已找不到配件更换,消费者意见很大。

三是电动自行车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关键部件的标准长期缺失,影响零部件的互换性,也是售后服务不到位的原因之一。

竞争秩序欠规范。电动自行车产业正在步入调整期,行业整合和洗牌已现端倪。尤其是2007年至今,产品供大于求,市场的价格大战、低价倾销、恶性竞争时有发生,有些低价是以牺牲产品质量、牺牲售后服务为代价的。

相当多的企业以组装为主,没有自主开发能力,靠“克隆”发展新品。行业内套牌借牌、变相的OEM加工、傍名牌、空壳国际公司监制、隐匿真实产地等非正当竞争手段还时有发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产品同质化严重。由于行业的分散性和企业对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对于技术创新,企业既缺乏资金又缺乏耐心,很多企业陷入了技术上的同质化和研发上的“拿来主义”。因而,近年来,企业的技术创新仅满足于车型品种的变化,很少会静下心来研究核心技术的开发应用。相对于市场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迟缓,市场上什么车型畅销,整个行业跟风,产品车型品种和技术的同质化严重。

2020年8月1日起,《电动自行车售后服务规范》实施。规定电动车售后服务网点不允许人员居住,店内无人不允许充电。

交管部门提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骑电动车上路是违法行为,如引发交通事故不但要承担伤害后果,还要承担责任。

在道路上驾驶电动自行车应当年满十六周岁。成年人驾驶电动自行车只能搭载一名十六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搭载六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应当使用安全座椅。十六周岁以上未成年人驾驶电动自行车不得搭载人员。

2019年是新国标实施元年,在行业统一标准的束缚下,不少实力不够的中小企业被淘汰,退出历史舞台,整个行业的市场进一步集中。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电动车行业的发展呈现上升趋势,在新国标的质量化、标准化引领下,2019年电动车需求量和产量甚至出现小幅的上涨,其市场青睐度有明显改善。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

2019年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749.9亿元,同比下降8.4%。从近几年来来看,整体营收处于下降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电动自行车的产销量下降,导致整体营收规模下降。

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自行车制造业主要产品中,两轮脚踏自行车完成产量3961.6万辆,同比下降8.5%;电动自行车完成产量2707.7万辆,同比增长6.1%。2019年我国电动自行车销量达到2729万辆,产销率为100.8%。同比增长2.81%。

无论从环保角度还是能源角度看,未来电动自行车都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其开发将关系到众多工业的兴衰,可能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我国,电动自行车更有着独特的市场,大都市都普遍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交通问题和汽车尾气排放污染问题。作为一种小型、中速和短途的日常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是十分理想的,其在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电动车行业发展前景如何,电动车生意

电动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智能化发展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

在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人研制出了电动自行车,并不断完善其构造。直到本世纪初电动自行车才得以大量推广,进入无数家庭。电动自行车已经是节能环保的一种代步工具。

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一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自行车作为整个20世纪整个下半世纪乃至本世纪初我国人民的重要交通工具,但是在与电动车、摩托车的竞争中逐渐被淘汰。摩托车相比于电动车虽然有不少优势,但是由于各个城市不断加强机动车管制的政策下,也逐渐被电动自行车所取代。

近年来,随着特斯拉这个高端电动汽车走入我们的生活,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也正在静悄悄的慢热,电池技术始终是电动汽车的发展的巨大瓶颈。而电动自行车对电池要求更低,更适应当前的市场。

上半年全国电动自行车产量统计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电动车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7年全国电动自行车产量有增有减。其中2016年全国电动自行车产量最高,产量为3215万辆。2012年相对较少,产量为2028.5万辆。截止到2017年全国电动自行车产量达到了3113.1万辆。,2018年6月全国电动自行车产量达到294.9万辆,与上年6月相比增长了9.9个百分点。2018年上半年全国电动自行车产量总产量为1344.2万辆,同比增长7.74%。

2017年国内电动自行车销量统计情况

2013年国内电动自行车销量约350万台,到了2014年国内电动自行车销量约400万台,2015年国内电动自行车销量增长至约550万台,2016年国内电动自行车销量约600万台,截止到2017年国内电动自行车销量达到700万辆,可见电动自行车的市场十分可观。

2017年爱玛电动车的销量应该是最高的,而雅迪排名第二,后续像新日、绿源、台铃电动车的销量应该不相上下,这与目前电动车市场的格局也非常相似,爱玛、雅迪、新日、绿源四个品牌在市场上的关注度比较高。

2017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统计分析

2010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亿辆,达到1.1亿辆。到了2015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2亿辆。截止到2017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到了2.82亿辆。

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过去的二十年中,我国电动自行车产业从无到有,产品由零星使用到大范围普及,发展至今其市场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居于首位。经过多轮行业洗牌后,电动自行车行业属于竞争较为充分的行业,市场化程度高、市场集中度较低,但随着市场的优胜劣汰,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在规模、盈利能力、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上逐渐拉开了距离,层次化明显。

智能化成大势所趋

随着互联网+的来袭,电动车也步入智能化时代,开始向互联、智能、交互的方向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电动车行业重要的产品升级方向及技术突破口。目前,很多一线的电动车企业已经推出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人机交互的产品,并在交互性、智能化、娱乐性等方面具有重大突破,给使用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动车已经不只是简单的代步工具,消费者对于电动车产品用户体验和性能方面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智能锂电电动自行车时代的已经来临,面对不断出新的电池及电机控制技术的出现,常规电动自行车已经满足不了市场对新产品的要求。这就要求传统的电动车要不断紧跟时代的脚步,结合新概念、新技术,做出符合时代发展的电动车。

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应从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方式转变,由传统的生产型企业向生产与服务并重转变。中国自行车行业要紧跟全球制造业最新发展趋势,运用互联网思维,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贯穿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全过程,促进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制造转型升级。

一度沉寂的共享电单车,为什么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撰文/蓝科技

继共享单车创业热潮退潮后,共享经济的概念依然热度不减。无论是“三电一兽”共享充电宝项目的如火如荼,还是共享汽车的初现苗头,又或者是共享电单车的烽烟再起。都仿佛预示着,共享经济里面,依然有令一些企业垂涎三尺的肥肉。

以共享电单车为例,虽然其消费场景与共享单车几乎一致,都是为了打通短途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但是,因为城市管理政策、电单车的造价成本、维护成本以及行驶安全性等无法与共享单车相提并论,因此在其推进的过程中,并未像共享单车那样来势凶猛,而是一波三折。

从3-5年前的百家争鸣,到如今的滴滴、美团、哈啰三大巨头对决,共享电单车这个创业领域,可谓好戏连台,看点十足。那么,共享电单车这个“慢行业”为什么有这么持久的生命力,而且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呢?本文将通过多个维度的分析,来追寻其背后的根本原因。

资本血拼之下,共享电单车行业增长强劲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共享电单车的投放规模达到100万辆,同比增长52%。预计2025年共享电单车投放数量将超过800万辆。由此不难分析,共享电单车行业,将是一个即将出现爆发的大市场。

而且,从2020年共享电单车的动向来分析,以上预测并非毫无依据,也正在逐步得以印证。

4月初,青桔单车融资超10亿美元,业内人士分析,将主要用于共享两轮车的扩大投放。实际上,滴滴的共享单车与共享电单车组合投资的构想,在其推出青桔单车时即已初见端倪。而且,滴滴旗下的青桔单车与街兔电单车,也几乎是同一时间推出的。2019年6月,滴滴即将上述两个归属的单独的事业部进行了整合,成立了两轮事业部。

无独有偶,期间美团单车也被曝在电单车方面动作频频。据36kr报道,美团于2月份向富士达、新日等电单车企业下单百万辆以上的共享电单车订单。其近期发布的财报也显示,二季度已向市场投放电单车30万辆,这也说明,此前传闻的美团重金加码共享电单车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

而另一方面,有公开数据显示,巨头哈啰出行早在2017年即已进入两轮车共享业务,目前仅电单车业务即已覆盖超过300个城市。占据的市场份额约达到70%。据了解,其助力车业务已经成为哈罗的现金奶牛。

由此可见,三大巨头都瞄准了这个一度被人唱衰、甚至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共享电单车行业。而且,也都采用了比共享单车更为坚决的投资策略,大有与竞争对手血拼,拿下这个十分难啃的大市场的决心。只是,三家巨头都来头不小,而且谁也不甘示弱,恐怕这个战场又要烽烟再起。

共享电单车为何成兵家必争之地?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共享电单车的市场之所以被“旧事重提”,无外乎是一些行业前辈在屡屡碰壁、做了嫁衣裳之后,一些头部企业的不甘心心理使然。

毕竟,与共享单车项目相比,共享电单车具有使用率与客单价的优势。仅仅从共享电单车企业的现金流来源来分析,都是一桩划算的生意。众所周知,很多共享单车企业的半路折戟,就是死于缺乏现金流,在缴纳押金的形式被广受诟病并不断取缔后,企业如何回血成了最大的难题。

而投放单车或者电单车的过程,本身也是企业烧钱、比拼资本的过程。因此,相对于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具有快速回血,以及更大盈利空间等多方面的优势。这也不难理解,很多企业都会看准这块市场大蛋糕,甚至连并不缺钱的互联网巨头也趋之若鹜了。

以美团入局该领域的目的为例,就可以对共享电单车成为巨头纷争之地的原因窥见一斑。美团CEO王兴,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宣扬美团的成功,源于他及美团践行的长期主义。

据其在前期公布财报时的电话会议,王兴认为共享电单车巨头高频消费场景的特征,可以弥补美团用户对于平台业务需求频次不足的问题,对于美团的长足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而对于滴滴、哈啰来说,本身就是出行行业的佼佼者,当然不会在这个前景广阔的共享电单车市场上后退半步。因此,也就造就了三大巨头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在笔者看来,这种局势,甚至可能导致三大巨头的共享电单车业务长期共存,市场份额的竞争也持续胶着。

加上此前有数据显示,中国单车日均骑行需求超2亿次,而电单车的日均骑行需求则达7亿次,频率远远高出共享单车。而在计费方面,当前市场滴滴、美团、哈啰三家共享单车计费基本统一在30分钟1.5元,电单车则基本为20分钟2元。

因此,可以预见,在该行业结束大批量投放电单车的野蛮生长阶段后,也极有可能形成良性循环。当企业前期的大规模投放策略落地后,因为其进入正常运转,而开始盈利赚钱。

只是,这个市场尽管足够庞大,却并非投资者与入局的企业说了算。近年,共享电单车之所以没有像共享单车那样如火如荼,而是磕磕碰碰、走走停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国家交通、环境相关政策的影响,而在推进整个行业前进的过程中,甚至有些步履维艰。

新战场的新挑战:共享电单车的扩张之困

与共享单车的哀鸿一片相比,共享电单车除了头部企业之争外,也有一些相对小型的企业在下沉市场活得很滋润,甚至一些传统的电动车制造企业也加入到这个竞争行列。笔者注意到,早在2017年,雅迪、爱玛、新日、台铃、立马、欧派、新大洲、宗申、松吉、小牛等多家电动车整车企业已经进军共享电单车领域。

因此,如果你经常到三四线城市走一走,你会发现这些城市的街头,经常能看到这样的风景:人们骑着蓝色、黄色、青色、橙色、绿色的电单车一闪而过,风驰电掣。时尚轻盈的车身设计、比单车更快的速度与操控感,是共享电单车更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只不过,在内线城市,除了哈啰、滴滴、美团的电动车外,目前最常见的共享电单车品牌是松果、小遛、拜米、喵走出行、牧森等。这也说明,几番洗牌后,已经有一些共享单车品牌成了牺牲品。

与共享单车对比,人们对于共享电单车的印象,在夏天更为深刻。

甚至有网友谈到共享电单车的好处,这样调侃:炎热的夏天骑单车容易出汗,而电单车则因为速度快,十分凉爽宜人。由此,共享电单车,似乎正在成为解决二三线城市用户3-10公里短途出行问题的必备交通工具。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即使是像滴滴、美团、哈啰这样的巨头,也面临着共享电单车规模化发展的瓶颈,进入了快速扩张的困境。

而这个困境,主要来自于共享电动车的安全性以及日常运营,也由来已久。实际上,早在2017年,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等城市相继发布规定表示,“不发展”或“暂不发展”共享电单车。而2020年上半年,随着入局者投放车辆的动作加大,“约谈”、“整改”、“叫停”等再次成为共享电单车领域的热门词。

这也表明,即使是还在风口的共享电单车,终究还是难以逃脱被国家政策、规范监管的命运。而且,其过去一直存在的安全、运维问题依旧是行业难题。

例如,在车辆运维方面,仍有用户吐槽共享电单车找车难、电瓶没电、车辆定位不准等问题。而近期,网络上传播着不少各地城市管理部门清退共享电单车的视频。共享电单车的无序停放,不仅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更影响了城市的交通与安全。

除此以外,因为共享电单车的行车速度快,也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电池充电、短路造成火灾事故也逐渐增多。这也是共享单车创业项目推进最大的阻力之一。

据工信部公示内容,2013年至2017年,全国共发生电动自行车肇事致人伤亡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电动自行车肇事致人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5.62万起,造成死亡8431人、受伤6.35万人、直接财产损失1.11亿元。为此,工信部也于2019年发布了关于电动车(含新能源汽车)等的报批文件,对于相关事故隐瞒不报,进行暂停上公告等严肃处理。

由此可见国家整治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辆的决心。但是,在互联网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几乎没有什么是技术解决不了的。为此,各大参与共享电动车竞争的企业依然有着迎难而上的勇气。

实际上也是如此,鉴于共享电动车未来将走向挂牌出行、实名认证骑行等更新的、更高科技的出行方式。而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管制方面的应用与不断成熟,这些现实问题也终究会得以解决。而各大企业所争夺的,将是一个超级大的流量入口,更是一个相对某些领域更为高频、更有可能带来商业化盈利空间的新行业。

由此可以预见,如果以上提及的安全性问题、运营问题都能通过新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智能科技得以解决,共享电单车的大范围普及,可能只是时间问题,未来可期。

(图1、3、4来源觅知)

三四线城市共享电单车火了,这种单车有怎样的优势?

近期三四线城市的共享电单车数量猛增,骑共享电动车出行的人也多了,央视财经对此消息作出了特别报道,共享电单车已经像当初共享单车推出时一样,火了起来。出现这种现象是有原因的,有需求才会有市场,共享电单车对老百姓的日常出行有很大优势,下面就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比共享单车跑得远,更轻松

共享单车使用费虽然相对较便宜,但是速度慢费时间,还需要人力骑行。共享电动车就解决了这些问题,续航里程达到了40到了70公里,不仅能够骑行更远的距离,而且更省力、人也相对轻松,还省下了大量时间让人来进行其他活动,正是因为满足了老百姓的这些要求,才成为当下三四线城市人们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当然,对于一些想通过骑行共享单车锻炼身体的群众,共享单车自然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想适当锻炼还是骑共享单车好。

自由规划路线,更便捷

骑共享电单车相对于出门搭公共汽车而言,也具备很大的优势,因为共享电单车随骑随用,在几十公里内想去哪里都可以,而且行进过程中的路程可以任意规划、中途改变。公交车显然就没这么方便了,路线都是规定好的,而且还有时间上的限制,自由性和便捷性显然都不如共享电单车。

随时骑行,更方便

而且共享电单车是24小时提供服务的,不存在停止提供服务现象,随时需要随时都有,这也是公共交通难以比拟的优势。对于一些加班较晚的人群来说,不管多晚下班都不用担心赶不上末班车,也不用为深夜难打车而操心,扫码骑上一辆共享电单车,就可以自主把握时间回家了。

价格亲民,绿色出行

而与出租车相对比,共享电动车显然有更大的价格优势,比较适合经济收入不高的人群,有更大的自主性,所以受到老百姓青睐就不足为奇了。而且对于经常堵车的城市来说,共享电动车的便捷优势也毋庸置疑,交通拥堵时可以更灵活地穿过拥堵区,省下不少时间,从这方面来说也缓解了交通压力。共享电动车属于功率低的电力驱动出行,符合国家提倡的绿色环保出行要求,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体积小能减少交通拥堵现象,即使骑到最后电力用完了,也可以踩着踏板继续骑行,不用担心到不了目的地。

我国目前共享电动车的现状如何?使用率高吗?

共享电动车在街头小巷还是比较常见的,使用的情况并不是特别多,或者说从使用率上来讲,一天可能会有1~3个人用它,还是在比较繁华的地段,在一些郊区之类的,这个设备也不是太普及。

共享电动车从市场的定价来说,方便性来说,个人认为还是很不错的,因为大部分共享电单车就是一块钱10分钟,如果你开了会员之类的,可能还会有一定的优惠,比如推出套餐性的服务,你一周可以请7次,一次只要在一个小时之内都算是你这个周卡的服务范围就会省下一部分费用,这个价格大多数人还是能接受的,只不过它的摆放点设置是不太合理的,因为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可能,有的情况是有人需要,但是没有他摆放的地方非常集中。

比如说在市中心这些购物广场附近,这个就很常见,但是你要是到了一些郊区,你就几乎看不到这个东西,但是现实的情况就是市中心的公共交通很发达,无论是坐公交还是赶地铁都完全来得及,距离比较近的步行就可以了,相反是那些住在城乡结合部或者郊区的人,他们坐公交到了离家最近的那个地,可能还有比较长的一段距离,这个想用的时候却没有了,就大大降低了它的市场占有率。

如果这种电动车能够长远的发展下去,从成本上控制住,然后从摆放点的设置上更合理一点,估计也还是有利润可图的,之前那么多单车都没有生存下去,就是因为竞争太激烈,然后数量太多,做这个业务的人太多了,所以他们就很大一部分市场利润都被分出去了,再加上一些内幕的操作,比如不正当的集资,不正当的投资,才导致全面崩盘,但共享电动车还是一个不错的东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