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15-3026 扫描微信

快手号短视频运营培训|快手CSR负责人张帆:短视频构建公益新场景

发布时间:2024-08-28

5月16日,快手在2019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上首次分享并宣布了快手独有的社群生态与新型公益对接的可能性。

在这场有超过1000家慈善组织、全球知名企业、教育机构、媒体等参加的大型慈善峰会上,快手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负责人张帆提出,快手强关系短视频社区可助力解决慈善行业两大痛点,并倡导更多慈善合伙人加入“快手幸福合伙人计划”,利用平台流量优势,最大化快手作为互联网公司的社会价值。

在峰会“创艺城”展区,快手“遇见世界上的另一个我”的“黑科技”成为展区最受欢迎的互动体验之一,背后是快手在大数据处理、人脸识别、特征检索等方面领先行业的技术实力。

以下为演讲实录:

快手:新场景、新生态、新公益

大家好,我是快手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负责人张帆,很荣幸接受这个邀请,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快手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一些工作。在座的各位都是互联网公益的先行者、先行者,很多合作伙伴都在跟不同的互联网公司在不同的场景下探索推动公益文化、提升公众的公益行为和意识的有益尝试。今天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在短视频社交这个新的场景下,快手能给我们公益人、公益行业提供哪些新的可能性。

新场景:短视频社交推动现实社区重构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快手,快手是一个记录分享生活的短视频平台,成立于2011年,已经在记录世界的道路上走了8年,是中国最大的生活分享平台。

在快手上,内容载体基本分为短视频、照片和直播三种形式。

截至去年底,快手日活跃用户数达1.6亿,这意味着每天有1.6亿用户打开快手APP阅读、分享生活。目前,快手已积累超过90亿条原创视频,平均每天有1500万条视频被用户上传。

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活跃用户和生产者,和快手独特的平等包容价值观密不可分。快手的两位创始人希望快手上的关注能像阳光一样洒向每个人,希望更多的普通人能被社会看到、被世界关注。在快手上,热门视频的播放量只占整个平台的30%,70%的内容来自更容易被大众忽视的普通多数。其他平台的大多数普通用户之所以能在快手上如此持续活跃,得益于我们的算法技术支撑。

快手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将“基尼系数”引入算法的互联网公司,我们将这一国际上用来避免贫富不均的机制贯穿到全平台,致力于把注意力资源分散,让每一个普通人都有相对平等的被看到的机会。

可以说,快手是一个以长尾内容为主的去中心化平台。

新生态:社区场景实现平等对话与社会融合

很多人可能想知道,这样的短视频平台和新公益生态到底有什么联系?

正是因为上述这些包容的价值观和算法的支持,快手才得以挖掘出独特的内容生态。这个新的生态显然和在场很多慈善家的愿景一致——在快手的社区场景中,人们实现了更直接的平等对话和更深层次的社会融合。

不同于其他互联网社区,快手希望让真实生动的社交超越地理、经济、语言、教育等现实界限,实现线上连接。因此快手根据人们自然的社交过程,设计了一套基于关系递进的功能体验。

为什么叫渐进呢?

比如你在快手注册成为新用户,你可以在发现页或者同城短视频页找到自己喜欢的创作者,点击查看创作者的历史作品来决定是否关注他。主动权完全掌握在用户手中。

当你开始关注另一个用户时,你就会接触到这个用户的直播、私信、聊天、打赏,甚至还有快手电商、快手课堂等更深度的功能。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功能,快手将人与人、短视频内容之间的连接转化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让每个人都真正找到自己认同的群体,社交关系进一步加深。

在这样一个强社交关系的社区里,用户的广泛分布和多样性为进一步发挥平台的社交价值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大家可以看看这个很有意思的数据:

快手用户的城乡分布和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分布非常吻合,可以说是中国最接近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分布的互联网社群,囊括了中国各类社群,内容丰富多样,其中也包括我们公益从业者最关注的群体。

我们发现,在快手上,普通的山区农民、农民工、农村孩子和老人,这些不在一二线城市、不在主流媒体关注范围内、在网络上相对缺乏话语权的“沉默的大多数”群体,可以为自己发声,记录、分享自己的生活,尽可能真实地表达自己,打破以往圈层之间的沟通壁垒。

从公益慈善受助者角度来看,快手平台的价值之一,在于能够帮助这些群体突破以往媒体报道的刻板印象,让公众真正面对面地了解“沉默的大多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理解。

另一方面,残障人士、病患等“被忽视的少数”群体,也可以通过快手展现自己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透过他们的外在标签,了解他们内心的思想和性格。例如:

左边第一位李希妹,是一位患有脆骨症的创业妈妈。这类患者又被称为“瓷娃娃”,通常我们认为这类患者很脆弱。但在快手上,她不仅和1岁的儿子生活在一起,还带着创业精神四处奔波,是一位坚强的妈妈,如今拥有200多万粉丝。

第四位抗癌明星茹女士是一名00后,患病前是一名舞蹈演员,虽然疾病让她几乎无法站立,但阻挡不了她对舞蹈的梦想,如今她在快手上有28万粉丝,大家支持她,也被她乐观的心态感染。

公益行业在推动社区融合,为残障、大病等弱势群体营造友善社会。快手上的这些群体以及一些已经进行探索的公益组织,也在积极记录、分享他们的生活,让公众看到他们的生活,从而产生更深的理解和共鸣,进而思考如何采取行动,让这些群体活得更有尊严、更有陪伴感。

新公益:快手强关系社区新公益

那么,快手这个新的社群生态,给我们公益从业者有哪些具体的启发呢?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我们发现快手平台的特点可以帮助解决公益行业的两大痛点:

第一是如何更精准地了解你服务的人,吸引对你的项目感兴趣的支持者。快手的算法分发可以让公益组织精准地找到你的利益相关者。

二是公益项目反馈及时、信息透明,相比以往的图文传播,短视频可以让项目反馈的丰富度和可信度更加充实。

目前,一些公益组织已经在快手平台上进行探索和尝试,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一个叫马尾儿童艺术团,是四川大凉山地区一家社工机构运营的快手账号。马尾儿童艺术团的孩子们都是彝族困难儿童,他们很多都是孤儿,家庭贫困,上不起学。这家社工机构除了通过社会捐助支付孩子们的学费外,还聘请了专业老师,教孩子们学习彝族山歌、儿歌,帮助孩子们心灵成长,塑造健康人格。去年9月,应我们的邀请,这家机构的一位老师运营了快手账号,如今已经有近10万粉丝。如今,马尾儿童艺术团已经成为快手上彝族群众中知名的网红艺术团,很多在外务工的彝族同胞都在关注他们,并在评论中表达对这些孩子的骄傲。此外,他们还向快手曲库上传了11首原创歌曲,其中《马尾》一曲已被用作3.3万条快手短视频的配乐。

马薇的例子就体现了之前提到的快手渐进式的功能体验所带来的强关系社交,同样的,公益组织也可以利用快手的渐进式功能,打造像他们一样的强关系公益社区。

在快手这样的强关系社区里,公益组织与个人的互动会变得更加即时、有效、透明。

一方面,慈善组织可以通过短视频记录慈善生活,直接接触到利益相关方,包括受益人、潜在捐赠人、志愿者等,吸引具有相同价值观的粉丝。另一方面,慈善组织可以通过策划慈善活动直播,与粉丝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推动慈善项目的进展。同时,通过与粉丝的互动,还可以快速获得直接的项目反馈,从而优化自己的项目内容。更进一步,可以用内容更深入地影响粉丝行为,甚至利用快手同城吸引本地志愿者,吸引他们直接参与到慈善过程中,发挥强关系型慈善社区的增量优势。

快手幸福合伙人:公益传播去中心化

快手普惠算法带来的去中心化生态,也进一步为公益传播创造了新的可能。

或许在座的公益工作者在传播信息时会有一个困惑,认为基层执行者、公益传播部门等很难通过一些媒体平台得到直接的反馈。而快手这样的去中心化社区或许正好能解决这个困惑。

这样一个现实的、个体多元的社区,非常适合一线慈善家们利用个人快手账号记录自己的慈善工作和生活,再与机构快手账号合作,实现慈善项目的全程记录,让慈善成为一种大众可见的生活方式。

除了我们自己的像《妈呀》、《一束光》这样的尝试之外,我们快手平台也在积极和一些大型的慈善基金会合作,探索平台内的慈善规划。

这是我们之前跟壹基金合作过的两个平台活动。

一是去年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壹基金在全国大学生志愿者网络发起了“自制自救神器”活动,让大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自救神器。本次快手活动页面,是该活动的短视频版块。

另外一个是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蓝色行动”,这是壹基金每年在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做的品牌传播项目。今年4月2日我们做了一个创新,除了明星短视频、海报宣传,和壹基金联合邀请了50家自闭症康复机构加入快手,同时支持这些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康复机构的公益传播。

未来我们希望和更多大型公益组织合作,策划更多有价值的公益倡导,也希望和更多拥有专业传播团队的公益组织共同探讨如何在新生态中打造一线公益影响力人物、机构影响力人物、项目影响力人物,让我们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更加自主、更加立体、更加精准。

这个计划还有一个名字,叫快手幸福合伙人计划。我们目前正在积极寻找合伙人,共同推动快手自身员工公益文化建设,面向公众开展各种富有创意的倡议活动,通过更加积极主动的行动,关注快手平台内外的弱势群体。我们也欢迎更多的公益组织来体验、尝试快手。

希望快手互联网社区本着平等、包容的理念,相互帮助,与社会公益生态共同发展!

北京市朝阳区公安局公备案号-110105001113 工业和信息化部京ICP备案号 京ICP备202303564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