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申燕
随着人们购物方式的多样化,在线直播间购物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因为可以直观地看到产品的风格和质量,直播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不过,从网红到影视明星,直播间“翻车”的情况并不少见。不过,“翻车”的后果大多是带货主播发表声明道歉、暂停或关闭直播、接受罚款。如何从根源上彻底消除直播带货的“翻车”情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销售的商品涉及人们的衣食、用等各个方面。通过在直播间近距离展示和推广产品,带货主播吸引用户购买产品,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超过数百万、数千万,甚至数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带货的主播一旦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就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在一些保健品专场中,一些带货主播瞄准老年人的“钱袋”,低价销售“三不”产品和假冒产品,侵犯了中老年群体的利益。
事实上,有关当局已经采取行动。5月25日,《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生效,要求网络平台在粉丝人数多、交易量大的重点直播间采取安排专人实时巡查、延长直播内容留存时间等措施,以及依法违规以屏蔽直播的方式进行处罚。 关闭账户,并被列入黑名单。8月18日,商务部发布《直播电商平台管理与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建立直播主体资质核查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提供观看直播营销活动功能,保护消费者隐私和售后权益。
由此可见,相关部门一直在对直播带货的行为进行规范和限制,以遏制直播带货行业的乱象。需要注意的是,直播中更细致的事情也应该受到监管。例如,如何从源头上遏制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如何提高直播带货的门槛,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有关部门还应细化责任,避免别有用心者钻空子,使货主播无论是销售者、经营者、广告商还是代言人,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后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直播带货不能野蛮发展,要细化行业规范,强化主体责任,落实监管措施。只有在相关部门的强有力监管下,行业之间相互监督,严把主播自律带货,才能把假冒伪劣产品拒之门外,才能真正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